南京“一龙管砂”高效执法 长江成采砂者禁区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5-05-27
摘要:近日,人民网刊发江苏骆马湖非法采砂严重的稿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有多个部门对骆马湖采砂有管理责任,但却呈现出“九龙治沙,越治越乱”的局面。而在南京,2002年之前,非法采砂船也曾横行长江,高峰时,仅长江南京段采砂船就曾达上千艘。如今,经过几年治理,长江上已罕有采砂船踪迹。
  近日,人民网刊发江苏骆马湖非法采砂严重的稿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有多个部门对骆马湖采砂有管理责任,但却呈现出“九龙治沙,越治越乱”的局面。
  
  而在南京,2002年之前,非法采砂船也曾横行长江,高峰时,仅长江南京段采砂船就曾达上千艘。如今,经过几年治理,长江上已罕有采砂船踪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打击长江非法采砂,南京市专门通过了治砂条例,建立治砂领导小组,副市长亲自挂帅,组建专门执法队伍,形成了以水政为执法主体,多部门配合的局面。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让长江南京段成为采砂者的禁区。
  
  长江上的“软黄金”
  
  据了解,长江南京段上游与安徽水域接壤,下游与镇江、扬州水域接壤,全长93公里。上世纪90年代,南京段江面非法采砂猖獗。一位曾经从事采砂的船主回忆,当时国内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市场对于砂石的需求量渐长,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长江河道砂石粘合力极强,深受房地产市场认可,长江砂石又被称为“软黄金”。上述船主介绍,当时一条小型船只,一天的利润在1万元左右,而一艘几千吨的船,每天的利润能达到10万以上。“采砂比贩毒的利润还高”,在利益的驱动下,长江上的渔民开始购买专业的采砂设备,放弃打渔投入到采砂大军中。
  
  现任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局副局长的佘礼晔,2002年时曾任南京水政稽查大队工作人员。他向记者回忆,当时的长江南京段,有大小采砂船近千艘,“白天看成群结队,晚上看灯光一片”。他介绍,由于采砂船过多,几百艘船同时开采时,机器冒出的黑烟,让长江上能见度很低,站在江边,经常看不到江对岸。
  
  猖獗的采砂行为给长江带来了巨大隐患,佘礼晔介绍,由于长江水文环境复杂,采砂会影响江水流动走向,掏空河堤,直接影响防洪大堤的安全。同时,大量采砂船和运沙船横行长江,还“梗阻”了正常的航运,甚至引发搁浅、碰撞等水上交通事故。更有甚者,在暴利的驱动下,长江上的采砂开始出现大量社会闲散人员,他们非法倒卖柴油、买卖河沙、争夺地盘,成为长江上的一大顽疾。
  
  由乱而治
  
  其实,早在1998年,江苏省人大就通过了《关于全省长江河道禁止非法采砂的决定》,但是由于当时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非法采砂现象仍屡禁不止。直到2002年,上述僵局迎来转机。当年1月,国务院《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明确了水政主管部门是采砂管理的执法主体,让治理采砂步入法制化轨道。在此契机下,南京市决定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长江顽疾。
  
  南京市水政监察支队禁采执法科科长赵新凯介绍,南京市采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四个“专门”。一是成立专门的队伍,从2002年开始,南京市组建了长江上下游两支禁采执法大队,择优选聘了42名执法队员,并严格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二是配备专门装备,目前,执法大队共配有各类执法船艇14艘,执法车3辆,每条执法车上都配备了专业的切割机、液压钳、夜视仪、摄像机等执法工具,在发现采砂船后,可以通过专业的设备进行执法;三是提供专门经费,南京市将采砂管理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了稳定机制,近年来,市级财政年均投入1000万元,为治理采砂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建立专门机制,南京市推进采砂管理行政首长制,规定沿江各区政府具体负责采砂管理工作,并将责任人名单在社会上予以公布。同时,南京市还成立治砂办公室,统一协调水利、公安、海事、巷道等多个部门执法,逐步形成了执法资源有效整合、执法信息互通的局面。
  
  赵新凯介绍,在执法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执法流程:海事、水政等部门一旦在巡逻中发现采砂船只,立即向采砂办公室汇报情况,水政执法队伍随即赶往事发水域,对船上采砂设备进行处理,并将船拖至指定停靠基地,根据情况,及时联系公安,对船上人员进行处理,部门各行其责又相互配合,保证了执法的高效。
  
  到2007年,在持续的高压打击下,长江南京段上的非法采砂行为得到了遏制。但是,一些采砂船在躲避打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很少明目张胆地进行采砂,而是采取“夜间作业”、“流动作业”等迂回手段,见缝插针非法作业,某些“久经沙场”的老船主甚至安排专人观察巡艇的动静,相互间通风报信,一见巡艇出动就马上逃逸,待巡艇离开,采砂依旧,与执法部门“躲猫猫”。针对上述情况,南京水政部门又在长江上先后建立了五个执法基地,保证发现船只后,执法人员可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同时,针对船主派专人在执法基地放哨的情况,南京水政采取租用民间船只,驻点蹲守等方式,加强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对采砂船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就这样,南京形成了水政为主体,多部门密切配合的治砂“南京模式”,在成熟、高效的执法模式下,长江南京段成为采砂者的禁区。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