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立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

来源:中华建筑报
时间:2014-10-16
摘要:建材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源头。北京市确立了“以使用带生产、以诚信保质量、以清出促诚信、谁使用谁负责”4个原则,建立了“建材使用诚信管理、建材使用导向、建材使用信息公示”3个机制。从2008年开始试点对政策性住房实施主要建筑材料采购备案制度。2012年,开始实施包括所有办理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实施结构性材料、重要功能性材料和设备采购备案制度,实现了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使用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近年来,北京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建设规模持续保持在2亿平方米以上,轨道交通工程11条线路、近200公里同时掘进,安全质量监管工作繁重而艰巨。北京市牢记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特别是围绕保障房、轨道交通等民生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强化网格化监管,积极、迅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工程质量两年治理行动等各项部署和要求,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稳步上升,已通车轨道交通线路全部获得线路结构“长城杯”,连续多年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量大检查中名列前茅,为首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健全体系:
  
  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今年9月20日,经过近两年的筹备、起草和反复讨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开征集意见。这是北京市严格执行中央各项法规、制度和标准,总结吸收国内外先进立法经验,精心制定的一部地方性法规。条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着眼解决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该市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将为持续提升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事成必做于细。除了完善立法,北京市持续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对监理企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专门下发了加强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制订了《居住建筑门窗设计规范》等104项建筑行业地方标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确立了较高的工程质量标准。同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
  
  实施风险管理,对于消除质量隐患、提升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北京市建立了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在商品房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永久性标牌制度,建设单位对其全过程质量负总体管理责任,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质量安全专业评估。自2011年起,北京市确定专业机构对该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开展安全质量状态评估工作,依托其专业评估检查、检测、分析,实行差别化监督抽查和监督执法,实现了检查与执法的无缝对接,大量减少了轨道交通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让业主实地查看工程质量,是北京市一直坚持的成功经验。在保障房和自住型商品房质量监管中,在房屋竣工验收前,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业主察看房屋质量,充分听取业主意见。同时,建设单位还在销售场所处,随项目施工进度同步公示项目中应用的建筑钢筋、预拌混凝土、产业化住宅部品与建筑外窗、给水管材等结构及重要使用功能建筑材料,方便业主知情。
  
  源头治理:
  
  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
  
  建材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源头。北京市确立了“以使用带生产、以诚信保质量、以清出促诚信、谁使用谁负责”4个原则,建立了“建材使用诚信管理、建材使用导向、建材使用信息公示”3个机制。从2008年开始试点对政策性住房实施主要建筑材料采购备案制度。2012年,开始实施包括所有办理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实施结构性材料、重要功能性材料和设备采购备案制度,实现了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使用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结合采购备案系统建材使用状况,采取重点监控的专项检查方式加强工程现场建设工程材料的使用管理。北京市建材办一位负责人如数家珍般把检查内容一一细数,“检查建设工程材料和设备采购备案执行情况,检查工程现场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对现场的建设工程材料进行实物抽样检测,对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材料,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并对材料供应企业进行通报;情节较重的限制其参与该市建设工程材料招投标”。
  
  据介绍,2010年至今,北京市共对59家供应不合格建筑材料企业进行了通报、移交处理,对两家情节严重的建筑材料供应企业进行了限制招投标处理。
  

  北京市还进一步建立了建材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该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行为,营造建设工程材料供应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通过供应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系统,首批对预拌混凝土、防水材料、建筑外窗、塑料管材管件等4种建设工程材料的供应企业实时采集信用信息,开展市场行为信用评价试点,根据信用评价得分,分类实行差别化监管,鼓励信用得分80分以上供应企业生产的建材,加强对信用得分低于60分供应企业的监管。


编辑:ls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