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新常态的砂石企业 他们的市场信心都是假的

—— 听张立群研究员分析宏观经济 看砂石行业未来
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
时间:2017-11-02
摘要:本文将为行业同仁献上我国宏观经济与砂石行业分析,作为各位洞悉市场前景的基石。

哲学有三大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困扰无数先贤。在砂石行业则无需三问,仅一问就能让不少人心虚:“世人皆知当下繁华迷人眼,有什么切实的东西在支撑你对未来砂石行业的市场信心?”

本文将为行业同仁献上我国宏观经济与砂石行业分析,作为各位洞悉市场前景的基石。为什么是宏观经济而不是其他?因为它是决策者对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几十年的判断决策的根本。

宏观地思考,所有的答案都会不一样:

6.jp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砂石骨料行业投资发展(杭州)峰会”上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进行了研判,并开门见山提出观点:2017年的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他表示,今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长6.9%,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可以对明年的数据可以有更大的信心。

2010-2016年GDP增长为何出现持续下降?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为10.6%,而到2016年GDP增长率仅为6.7%,这是行业困难加大的时期。那么,为什么GDP增长会出现持续下降呢?

1、外贸出口受挫。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结束了长达10年以上的繁荣期,居民购买力下降:外贸出口数额从2010年31.3%的增长率下降到2016年的-7.74%,过去6年出现持续、大幅度下降。

2、投资增速放缓。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2011年的24%下降到2016年的8.1%。

张研究员表示,虽然外贸出口量降幅大,但总量只有14万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61.5万亿元,其17%的下降体量比外贸降幅更大,对企业订单的影响更深远,重化工、装备企业、原材料(水泥等)开工水平滑坡,甚至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其中,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降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0-2015年间由30%降到1%影响,根本原因则是大城市人满为患、中小城市人气不足,是我国城镇化的长周期矛盾造成的;

而基础设施投资在2012年后则保持了稳定的两位数增长,砂石需求受此推动,出现总体的平稳提升。

张研究员总结上述内容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城镇化长周期矛盾造成了我国GDP增速在2010年到2016年持续下降。

走稳的大趋势已建立 2017全年增长水平不会低于去年

张立群研究员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于明显。

随着美国、欧洲等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债务关系稳定,其实体企业获取了发展的窗口:美国2008年失业率高达两位数,而2016年则下降至5%。

此外,整体世界经济逐步摆脱危机,对出口带来了积极影响。今年1-8月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7.9%,对外贸易量增长重新高于GDP增长,是2008年以来首次。

从历史数据来看,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考虑在内,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的调整时间没有超过10年,那么从2008年经济危机到今年已经接近10年了,整体向好并不是偶然。

2、国内投资(房地产、基建)增长走稳。

房地产投资走出谷底

根据腾讯研究院的大数据,2016年城市年轻度前10名中没有一线城市,郑州、武汉、合肥、杭州、南京、苏州、东莞等热点二线城市赫然在列,以城市群为引领、补中小城市短板、区域一体化政策让城市发展同步提高。

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进入谷底;2016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为6.9%;2017年1-8月份增长7.9%,已经不再拖GDP增长率后腿,我国城镇化长周期调整正在逐步走出谷底。

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历史活跃期

2015年之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一带一路结合起来,中小城市补短板、大城市地下补短板、大中小城市互联互通补短板,基建投资进入到历史活跃时期,资金保障条件有了改善。

今年1-8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6.09%,对包括砂石骨料在内的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恢复。

张研究员强调,砂石骨料等大宗商品需求上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标准相结合,短期内的供需缺口将显著拉大,价格当然会出现增长。

但实际上价格很难长期维持高位,因为只要价格涨上来,市场的力量是挡不住的:一旦价格强刺激,供给压不住。张研究员推测,随着市场力量的启动和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进,包括砂石骨料在内的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将向均衡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结束持续下降、外部环境好转、国内城镇化的新变化、消费需求始终保持平稳,走稳的大趋势已经建立起来,2017全年增长水平不会低于2016年。

企业的生命线:质量 效益 绿色

张立群研究员表示,我国用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增速换挡,进入中高速增长期,而所谓动力转换,就是讲经济增长新基础的增强和适应新常态企业的培养这两大方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新基础不断注入新能量、新动力,就是要以市场化、法制化手段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去产能、去杠杆:通过市场竞争,再造微观基础,重在制度建设,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

去库存:加快完善中小城市成长性,化解库存。

降成本、补短板:改善企业发展环境,降低制度成本,政府职能加快转移到基建补短板、公共服务补短板、精准扶贫等。

而在适应新常态企业的培养方面,张研究员告诫企业自身必须认清新常态,一定不能因为短期因素改变看法,不要把眼光局限在短期问题上,争取把新的发展基础奠定起来,质量、效益、绿色、环保,才能有一个光辉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