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红狮入股杭州银行引发的随想

来源:中国建材报
时间:2015-01-09
摘要:1月4日喜传红狮集团入股杭州银行的消息,毫无疑问的是,“产融结合”这一议题将再度在建材这个传统制造业掀起更大的波澜,也或将引发一批同行业企业加入产融结合的潮流中去。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加上自己对行业的一些浅薄理解,在高度认同产融结合的重要意义之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1月4日喜传红狮集团入股杭州银行的消息,毫无疑问的是,“产融结合”这一议题将再度在建材这个传统制造业掀起更大的波澜,也或将引发一批同行业企业加入产融结合的潮流中去。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加上自己对行业的一些浅薄理解,在高度认同产融结合的重要意义之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红狮集团探索产融结合已有两年时间,可谓是风生水起。此次大手笔入股杭州银行,是红狮集团多元化投资战略下的应有之义,红狮集团在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融资效率和创造协同价值等利好可期。
  
  此番红狮集团入股杭州银行,确实值得同行业内的水泥企业思考和借鉴,产融结合有利于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延长水泥产业生命周期。
  
  资料显示,产融结合一词源于20世纪初的J.P.摩根时代,它的最初含义是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渗透和控制。新的产融时代,开始于产业向金融的自然延伸和由此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然后发展为基于产业稳定性的金融协同效应。它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型企业寻求健康发展的重要商业模式。
  
  红狮入股杭州银行能否获得高利润回报
  
  众所周知,产融结合也是一把“双刃剑”,更需避免为了“产融结合”而“产融结合”。深入分析红狮集团入股杭州银行,记者注意到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杭州银行作为城商行,自2007年起就已提交IPO申请,目前仍在排队等待中,不过资料显示,杭州银行在2009年年底已经基本解决了股权分散的历史性难题。杭州市政府作为其第一大股东,推动其上市仍将是重要工作之一,未来杭州银行的IPO如若实现,红狮集团此次入股可以说是极好的战略投资。
  
  其二,2014年7月,北京商报《证券周刊》对杭州银行、盛京银行、贵阳银行、上海银行、成都银行和江苏银行等6家IPO城商行的主要财务数据进行综合评比,显示杭州银行得分最低,在投资价值上并没有竞争优势。此次评比数据显示,杭州银行2013年年底总资产3401.89亿元、资本充足率11.58%、不良贷款率1.19%(2013年不良贷款额为20.59亿元,6家中最高的),近3年净利润增长率44.07%、净资产收益率20.02%(6家中最低的)。
  
  因此,红狮集团此次参股杭州银行是否能获得高利润回报,还需拭目以待。
  
  建材行业试水者的探索案例
  
  对于传统建材行业而言,“产融结合”虽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初步尝试,出现了少数先行试水者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例如: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易单网与多家银行联合,为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在线保理业务,对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快捷和低成本的融资服务,重点发展的新型房屋领域,也在开展一定的金融服务。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央视《对话》节目中表示,下一步走向是要把制造服务业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进行发展,逐步向金融服务领域拓展,通过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再如华润集团旗下华润水泥与华润银行,华润银行为华润水泥下游客户提供小微信贷业务服务,最终达到华润银行、华润水泥及其下游客户三方互惠互利的结果:下游客户有足够资金扩大在华润水泥采购量,也可获得华润水泥的优惠政策;同时,华润水泥可以监控水泥经销商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月提货量,为华润银行提供客户经营状况的反馈平台。
  
  从国内外产融结合经验来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产融结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
  
  银行将成为水泥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的“第一片热土”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水泥行业开展产融结合将以参股银行为主,银行将成为水泥企业开展产融结合的“第一片热土”,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水泥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豪华标配”。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2014年10月20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产融专题论坛上,列举了两组数据:一是2014年6月,美国发布的《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显示,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竞争指数从86提升至96,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迅速下降,融资成本不断上涨;二是中国银行业利润率是制造业利润率的10倍,而在世界500强中,银行业利润率仅是制造业的两倍。
  
  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在资本层面,水泥行业与银行业开展产融结合,可以凭借银行的高利润率、高额分红收益和贷款的便利性等利好因素,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升高、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浙江省金融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汪炜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国外的经验为例,国外的财团或企业如有参与金融行业的话,有助于自身金融环境的构架。这并不仅仅是指企业自己投资的金融机构直接对企业提供支持,而更有助于企业在金融行业中的资信。从目前我国的现实而言,投资银行业对于企业扩宽融资渠道还是有实际帮助的。”
  
  不过,实体经济与银行业展开产融结合还需增强辨别能力与市场生存能力,产融结合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赚钱。例如浙江永利实业集团,其拥有浙商银行股份3.98亿股,占股比例为3.46%,最早期投入8000万元,后数次增持股份,在2013年,永利实业集团获得浙商银行1亿多元的分红。然而,并不是每家参股银行的企业都能获得收益,不少企业家抱怨参股银行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却长期没有分红。例如一位投资人在投资500万元获得某沿海城市商业银行组建的村镇银行近5%的股份后,两三年都没有拿到分红,最终顶不住放弃了。有类似情况的案例也为数众多。对此,永利实业集团董事长周永利表示,如果企业家三五年都熬不住,怎么做得好专业性强的银行呢?
  
  这说明了产融结合绝非“毕其功于一役”,水泥企业和企业家们开展产融结合,选择与何种金融企业进行合作,需要提高辨别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切忌为了“产融结合”而“产融结合”、避免短融长投、忽视发展主业等行为。
  
  毫无疑问的是,产融结合将成为水泥行业等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参加第五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产融专题论坛的专家们认为,当前实体经济正面临转型的艰难时刻,传统增长模式正在退出,需要通过坚持金融改革和创新,让产融更好地结合,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实现优化和调整。
  

  我国金融产业何时实现平衡发展?制造业与金融行业分割发展的局面何时可以破局?实体经济能否围绕其上下游产业链提供特色金融服务?这一系列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去解决。


编辑: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