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个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烂尾” 综合利用饭该怎么吃?

来源:江西日报
时间:2016-07-18
摘要:近年来,随着南昌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让城市越来越繁华。不过,在此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渣土、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的急剧增长。如何消纳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并将其变废为宝,已成为南昌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南昌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让城市越来越繁华。不过,在此过程中,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的渣土、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的急剧增长。

连日来,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去年,刚刚撤县设区的新建区至今没有一个相关部门认可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而在南昌其他城区,建筑垃圾乱倒偷倒的乱象同样屡禁不绝。

日均产生1.4万吨建筑垃圾

“根据2015年全年统计分析,南昌平均每天约产生1.4万吨建筑垃圾,这几乎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3倍。而新建区一年能产生8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可是却没有一处消纳场地。”南昌市相关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南昌城区处于快速发展中,楼盘工地、工厂装修以及市政工程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令人咂舌。

58791468771883843.jpg

青云谱区建筑垃圾消纳场

南昌市城管委固废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透露,2013年,南昌市已要求每个县区设立建筑垃圾消纳场,并要求大型楼盘、物业小区建1-2个消纳点供居民堆放装修垃圾。记者梳理发现,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等先后由政府主导,出资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2013年8月份,青云谱区在市场北路选择60亩低洼地,投资30万元率先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每天回收建筑垃圾30吨左右。东湖区在九州大街玉兰路交界处规划一处70余亩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其他各城区也在陆续跟进。

然而,建筑垃圾乱倒偷倒现象仍屡见不鲜。

2015年4月,在南昌市城南大道,一辆满载建筑垃圾的面包车突然停下,司机快速将垃圾弃置路边,当场被城管执法人员逮住。2015年9月,在红谷南大道与岭北二路路口,300平方米建筑垃圾“安家”人行道和绿化带。2015年12月,富大有路江纺对面的江堤护栏出现缺口,可容大型车辆进出,一些货车纷纷偷倒建筑垃圾。今年6月,记者在豫章大桥附近看到,岸边仍可见一堆堆建筑垃圾,片状的水泥块、碎砖等被水流冲刷着带入赣江。

既然建有正规的建筑垃圾消纳场,为何乱倒偷倒行为屡禁不绝?

“目前,乱倒偷倒建筑垃圾大多系小型工地、楼盘或个人行为,这也给执法监管带来难度。”南昌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因之一是,南昌市低洼处较多,给违法者提供了便利;其二,乱倒偷倒建筑垃圾的成本较低,只需承担运输费用即可。

变废为宝遇挫折

“建筑垃圾其实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采访中,有业内人士说。

早在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其中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2015年底,商务部调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创新案例研究》指出,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35亿吨,数量惊人,约占城市垃圾的40%。建筑垃圾迅速增加,倾倒、填埋等传统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还有可能对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气产生二次污染。

“坦白讲,南昌市现有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消纳场建设大多由政府‘大包大揽’,圈一块低洼地砌上围墙,作为建筑垃圾的暂时存放点,兼带中转功能。”南昌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建筑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遗憾的是,南昌尚未出现一家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环保企业,建筑垃圾的利用仍处于填埋的初级阶段。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人为此作出尝试和努力。2012年,城管委下属事业单位南昌市政工程管理处,尝试向“资源化”迈出了第一步,筹建“南昌市政工程管理处环保材料供应站”,包括在麦园垃圾处理厂附近规划160余亩的建设用地、起草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可研究性报告、向市政府请求补贴政策、从外省购入价格数百万元的履带式破碎机等。

遗憾的是,这个南昌市乃至全省的首次尝试无果而终。

15651468771883843.jpg

南昌首个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烂尾”

6月29日16时,记者来到该供应站,门口一块提示牌显示,项目占地面积163亩,总投资1亿元,一期投资7500万,主要用于南昌市建筑垃圾废弃物处理,将其分类、破碎后,用于制砖和建筑材料,一期处理规模达3200吨/日。

但提示牌描绘的愿景并未实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杂草丛生的场地,数米高的机器锈迹斑斑。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南昌市政工程管理处处长张莲波坦言对该项目不愿多谈,并称不存在项目可研报告。南昌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2015年南昌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领导仍在试图挽救、重启该项目,无奈仍是无功而返。

但是,南昌市政工程管理处组宣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长达数十页的南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可研报告。“该项目意在将南昌市建筑垃圾导向资源化处理,可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营后无奈搁浅。究其原因,是政府政策支撑力度不足、补贴无法落地以及建筑垃圾清运市场混乱。”该处组宣科相关负责人坦言,何时复工仍是个问号。

运输者趁夜偷倒

新建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建区对大型工地的建筑垃圾管控严格,要求施工方办理渣土清运证,明确运输车辆、路线和堆放地点。乱倒偷倒的建筑垃圾大多来源于一些刚收房的楼盘或规模较小的工地。

刘先生家住新建区解放路附近,每天骑电动车沿文化大道下班,总会在众森红谷一品小区边空地上发现大量建筑垃圾。空地所处的位置是进入新建区的一个主要路口,不远处就是红谷滩繁华的商业中心。

“建筑垃圾为何随意丢弃,难道不应该像生活垃圾一样集中处理吗?”刘先生质疑。

陈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新建人,在新建区从事了10余年的运输工作。他直言,新建区至今没有一处经政府审批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无形中助长了乱倒、偷倒行为。

“有些单位进行装修之后,会联系货车司机运送建筑垃圾,根据车型、装载量,给司机200元到600元不等的‘包干价’。”陈师傅介绍,城管部门在这方面抓得很紧,因此雇佣者会要求司机自行处理建筑垃圾,但不能让人发现,毕竟谁也不想承担这个责任。

那么,货车司机会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呢?“大多数人会选择和城管部门‘躲猫猫’,白天休息,晚上把垃圾拖到无人处倾倒。”陈师傅坦言,郊区、沟渠、偏远低洼地,都可能成为建筑垃圾的最终“归宿”。

“一辆10吨的小货车,装一车建筑垃圾收费200至300元,如果运送距离远了,基本上赚不到钱。”陈师傅说,譬如新建区外环路上特殊教育学校旁的空地,经常有运送垃圾车辆光顾。“一些司机还会与城郊村里的人达成协议,以一车50元至100元不等的价格,把建筑垃圾倒在村里。”

“如果被城管抓住乱倒建筑垃圾,处罚会很重,每次运建筑垃圾去倒,心里都很紧张。”陈师傅说,从今年初开始,他已经不再接这个业务。

他山之石可借鉴

其实,2015年,南昌市政协委员熊志刚就曾将目光投诸于如何解决建筑垃圾“围城”的难题。经调研,熊志刚发现,目前南昌对建筑垃圾的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一般旧房门窗、木料、钢筋等由拆房施工队取走,流入二手市场或废品收购站。剩余的除极少部分用于铺筑施工便道,绝大部分则是随意倾倒和堆放。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高达98%以上,而我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的建筑垃圾约占总量的98%,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的约占2%,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随着时代进步,近些年,全国各地正在进行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的探索。

据了解,河南省许昌市制定了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地方法规。在多项补贴以及政策支持下,在许昌,这些看似一无是处的建筑垃圾,却被点石成金、变废为宝,每年创造产值超过1000万元。据介绍,10年来,许昌市消化了4000多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经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路。

“一台履带式可移动破碎筛分机‘吞’下建筑垃圾,‘吐’出可再生骨料,经过配料、搅拌等环节,就变成一块块节能的保温复合砖。”让建筑垃圾“重生”的“许昌模式”让南昌市建筑垃圾散装物料联合整治办公室负责人张敏印象深刻。他总结“许昌模式”说:“将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推向市场,整合原有的社会清运车辆和人员,将其纳入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建筑垃圾的集中统一运输。此外,还对城区建筑垃圾收集、清运和资源化再利用一体化实行特许经营。”

而在广东中山市,民间资本纷纷介入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对中山市精明的企业家而言,“装修余下的砂石、瓷砖、水泥废渣可用于填埋低洼地,山泥土渣用于种植业堆土使用,淤泥用来为鱼塘水池堆新肥。”据了解,近年来,中山市民间资本介入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主动在工地、楼盘收购建筑垃圾,施工方则节省了垃圾清运费,两者皆受益,从而盘活了建筑垃圾处理市场。

南昌市政协委员熊志刚认为,可以借鉴“许昌模式”等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先进经验,考虑将建筑垃圾处理推向市场,政府监管企业主导,统一建筑垃圾清运,从而杜绝乱倒偷倒乱象。同时,抓好法规的落实以及政策的兑现,在产业发展初期确保财政补贴、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惠及企业。在本地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应用上,政府应加以引导并做出表率。建议考虑开征建筑垃圾处理费,逐渐使建筑垃圾处理费成为垃圾资源化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达到补偿企业运行成本并能合理盈利的水平,以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领域。

编辑:赵虹旭